你站桩多久了?是不是还在咬牙苦撑,汗水滴落,膝盖打颤,心里默数着秒针煎熬?“那些闭目安然、似睡非睡的,难道在偷懒?”错了!这正是踏入桩功真境的关键——“忘”字真言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误区:你以为的“忘”是偷懒?错!
别急着说“忘”就是走神放空!桩功里的“忘”,是功夫进阶的阶梯,是身体智慧苏醒的信号。不少人死守外形,肌肉紧绷如临大敌,结果气血阻滞,越站越僵。《黄帝内经》早就点明:“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。”这“守神”的境界,没有第一步的“忘形”铺垫,根本无从谈起。死守外形,恰恰是丢了内里真东西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桩功“忘”字诀:三重境界层层深入
1. 忘形:松开那根紧绷的弦
站桩初期,肩膀酸、腰背紧、膝盖抖…这些不适是身体在“报警”。可以稍加坚持不能咬牙硬扛!真正的“忘形”,从有意识地“松开”开始——肩胛骨如鸟翼垂落,腰椎如悬垂丝线,膝盖似微曲未曲。此时,身体重量悄然沉入脚掌,如树根深扎大地。
《少林内功秘传》道破关键:“形忘则气充。”外形一松,内在气机才有流淌空间。刻意维持的挺拔姿态反而成了枷锁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2. 忘息:让呼吸回归天然本能
当形体渐入自然,常会不自觉地开始控制呼吸——深长、缓慢、甚至憋气。这时要诀就是“忘息”。不再用意念强行引导呼吸深浅快慢,任其如微风拂过水面般自然起落。
《太极拳论》强调:“气沉丹田,无令耳闻。”真正的深长呼吸并非刻意为之,而是形体松沉到位后自然呈现的状态。强行控制只会让气浮于胸,徒增紧张。忘掉对呼吸的掌控,身体本能的节律才会浮现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3. 忘心:杂念如云,我自澄澈
形、息渐入佳境,最难降服的是心头纷飞的杂念。此时“忘心”不是强压念头,而是修炼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的功夫。念头如溪流掠过,心却似古井深潭,不起波澜。
司马承祯祖师在《坐忘论》中点明:“心不受外,名曰虚心;心不逐外,名曰安心。”这份澄明并非枯寂,而是神气凝聚、感知力高度敏锐的状态,是桩功滋养身心的关键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“忘”之功:为何这是桩功灵魂?
桩功中的“忘”,是引导身体回归先天自然状态的不二法门。唯有放下后天刻意掌控,气血才能依循自身规律畅通流转,滋养五脏六腑。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”这份“忘”带来的松、静、自然,恰是培补元气、疏通经络、唤醒身体深层自愈力的黄金时刻。刻意坚持的“熬桩”消耗能量,而“忘”境中的桩功才是真正的进阶之道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如何走向“忘”境?
1. 莫求速成: “忘”是功夫水到渠成的结果,强求不来。每日站桩时间不在长,而在持续。
2. 微调很重要: 站桩中若某处酸痛难忍,别硬抗,微微调整姿势,在放松中寻找新的平衡点。
3. 似笑非笑:嘴角自然放松,带上一点点若有似无的“笑意”,能瞬间松解面部乃至全身紧张。
4. 环境需注意:初练者选择安静避风处,减少外界干扰,更易收敛心神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结语:
站桩的“忘”,绝非懈怠或昏沉。它是经过初期的酸胀迷茫后,身体与意识达成的精妙合作。如树深根,如笋破土,在静默中积蓄力量。当你真正尝到“忘形”后气血的温煦流淌,“忘息”时身体的自主深沉呼吸,“忘心”后那片澄澈的宁静,自会明白这“忘”字背后,是生命的本然与力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趣富配资,同花顺配资,最新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